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打造非遗年度名片,绽放非遗绚丽色彩。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榆林举办期间,线下60万人观展,线上6亿多次点击量,引起社会各界热切关注。
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陕文投榆林文旅公司立足榆林非遗文化特色,推动非遗在榆林大剧院、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景区,创新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开创了非遗传承的新局面。
榆林大剧院飞出去的“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传的宝藏,是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榆林大剧院作为榆林文化的“会客厅”,非遗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延伸和发扬。
《歌从陕北来》——创新民歌演绎,弘扬非遗文化。陕北民歌是陕北文化的历史财富,是陕北人民的精神财富,是陕北人民世世代代共同创造的经典。为保护、传承、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歌,2021年,陕文投集团榆林文旅公司、榆林大剧院共同推出了原创音乐品牌“歌从陕北来”,在榆林大剧院开启常态化演出,截至目前为止共演出235场,期间还策划完成了多场“陕北民歌云春晚”,受到广大观众喜爱与赞扬。
《心中的歌》—— 陕北沃土、非遗情怀。由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和榆林文旅联合出品的大型陕北民歌音舞诗画《心中的歌》以陕北民歌为灵魂串联全篇,歌舞并举、诗画兼容,融入说书、腰鼓等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通过应用声光电技术和舞台美术设计,用新、奇、美的方式呈现了一台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大型陕北民歌音舞诗画。
非遗秧歌过大年——秧歌彩扇舞轻盈,威风锣鼓势磅礴。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也载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榆林大剧院连续三年举办非遗秧歌过大年活动,为市民献上了一道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的“新年非遗大餐”。
非遗剪纸迎春来——非遗“守”艺人,探索新路径。榆林剪纸是陕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享誉中外的陕北剪纸的精华,也是最具边塞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今年年初,榆林大剧院邀请榆林市剪纸学会副主席张晓梅在榆林大剧院举办“看见春天”——张晓梅剪纸艺术作品展。张晓梅的剪纸作品不仅承袭了陕北传统剪纸,又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探索出剪纸新的艺术语言,也体现出了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奋力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榆林大剧院通过剪纸艺术作品展让更多人欣赏到榆林精妙绝伦的剪纸艺术,让榆林剪纸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陕北大地上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统万城的“非遗时刻”
榆林根植于黄土和黄河文化,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萌生于乡土,活跃于民间的非遗,是绽放在榆林这块古老土地上,一朵朵艳丽的民间艺术之花。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榆见”世界级文化遗产统万城,会出现什么样的火花?
非遗媒体团,采风统万城。2月18日,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媒体采风团走进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参观体验统万城景区沉浸式历史文化游和景区非遗表演。
媒体团对统万城的历史展现了浓厚的兴趣,兴致勃勃地观赏了统万城景区马头琴、霸王鞭、三边编柳等非遗表演。
“统万城遗址宏伟壮观、历史悠久深厚,非遗表演和世界文化遗产的融合让人耳目一新,期待统万城正式开园的那一天。”采风团的微博大V表示,未来还将持续关注统万城的动态,深度挖掘统万城相关的人文历史,让更多人了解统万城。
非遗进统万,“景”上更添花。如何让非遗在统万城“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统万城景区一直在不停尝试。自运营以来,统万城景区团队积极挖掘当地特色非遗资源,结合陕北秧歌、靖边跑驴、霸王鞭、三边编柳等民族文化名片,让非遗走进景区,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万城的传说”。2018年6月,“统万城的传说”成功申报为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榆林非遗星海中的又一颗名宿。
“统万城的传说”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于流传,具有很好的群众性和艺术性,对研究历史、科考、建筑、美学、景观、生态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千百年来,“统万城的传说”在陕北乃至全国流传很广,至今不绝于耳,是中国古代优秀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非遗与文化旅游融合,以参观非遗项目、参与非遗体验等方式,让市民游客在感知、体验中了解榆林非遗文化,不仅提升了统万城景区的文化内涵,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更展示了景区的多元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