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330项制度创新成果 新增市场主体40606户 生产总值增至2681亿元…… 西安高新功能区这份成绩单提气!

2022-04-06 16:34  高新区管委会

五年征程,自强不息;五年奋斗,硕果累累。

在陕西自贸区挂牌成立5周年之际,4月2日,西安高新功能区召开新闻发布会,由西安高新综保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史康度通报高新功能区五年建设成效。高新区商务局、行政审批局、财政金融局、综保区发展中心、科技创新局等部门负责人介绍高新自贸试验区未来设想展望及有关情况。

过去五年,借着自贸区建设的东风,西安高新功能区坚持以“四个高新”建设为目标、以各项创新改革为引擎,在强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聚集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838亿元,增长到2681亿元;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7年的1700亿元,增长到3100亿元,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高新功能区建设总体呈现出高新特征的制度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贸易规模明显扩大、营商环境始终保持全国前列、核心产业矩阵更具活力、科创策源功能持续放大、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更加深入的特点,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经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330项制度创新成果

为自贸区建设贡献“高新经验”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五年来,西安高新功能区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已固化成一项项措施制度,让创新之花结出改革之果。

高新区坚持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硬科技示范区等联动发展,立足产业发展和全面开放,不断加强创新和差异化探索,累计形成涵盖政府职能转变、通关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开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产业集成发展、科技创新等十余个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果330项,其数量和质量均居省市前列,并具有极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其中,《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等4项改革创新成果被国务院及国家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海关出境危险货物包装监管新模式》等13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为全省乃至全国自贸区建设贡献了丰富的“高新经验”。

对外贸易规模明显扩大

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市近80%

自贸区建设是机遇,更是挑战。五年来,高新功能区秉承开放经济发展模式,在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大对外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方面深化探索,实现要素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开放的全面拓展。

五年间,高新功能区持续释放西安高新综保区、关中综保区的“两区”融合优势,系统性开展贸易便利化改革,先后推出“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跨关区流转”“数智关务服务体系”等便利化措施,通关时间压缩75%以上,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其间,西安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13个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之一,中吉产业园、中国南非跨境孵化器等国际化平台正加速推进。

2021年度,高新功能区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9.7亿美元、实现进出口额3100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7%,以不到4%的面积创造了全市近80%的外贸进出口额,吸引了占全市70%以上的外商投资。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五年新增市场主体40606户

营商环境是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五年来,西安高新功能区通过推行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生活等全方位环境提升措施,以自贸试验区创新改革举措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如今,在西安高新区,建设项目可以通过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供地及容缺审批、承诺备案、多评合一、联评联审等机制实现加速推进,产业项目用地100%保障、重点项目审批100%帮办代办的承诺也在这里一一兑现。同时,西安高新区推出“跨区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举措,探索推出的《出版物零售业务许可》等5项智能秒批事项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24小时”即时受理、即时办结,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的推出,更是实现了网办率95%,全程网办率7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

栽好梧桐树,自有金凤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高新功能区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606户,累计注册资本金505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28家,注册资本金78亿元,企业登记总量、外资企业登记量均居各功能区和全市首位。

“55611”产业体系加速成势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00亿元

自贸区建设始终离不开产业的支持。五年来,富含西安高新特色的“5561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势,西安高新功能区已逐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5大优势主导产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增材制造、卫星应用、5G等为代表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会议会展等为代表的六大生产性服务产业以及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旅商贸产业和都市现代农业。

同时,高新功能区还建立健全产业集群梯次培育发展机制,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建立“链长制”招商模式,制定“产业五图”,用好“招商十法”,推动外引内培“双向发力”,着力引进含金量高、含绿量足、含新量多的产业项目。

产业高度集聚,必定呈现出集群效益和发展优势。如今,依托众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西安高新区功能区已打造出了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西安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注入澎湃动力,有力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地区生产总值跃上2600亿元大关。

持续强化科创引领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作为“硬科技”的策源地。五年来,高新功能区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叠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策源地和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功能,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科技创新+自贸试验的高新样本。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先后出台“科创九条”“上市十条”和推动秦创原建设“1+3”实施方案,全域打造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规划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两大核心片区,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机制,搭建具有服务支撑性的科技创新平台。

如今,西安高新功能区内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西安科技大市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平台、国家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以及咖啡街区等创新创业平台活力不断显现。此外,谋划建设的两个“上市企业园区”也在积极推进。

在各类创新平台的孵化、培育下,高新区创新型企业数量持续稳步增加。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达到3874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207家,双创载体174家,RD支出占GDP比重升到6.64%,年度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652亿元。

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聚集各类金融服务平台90余家

通过金融创新助力企业走上更广阔的舞台。五年来,西安高新功能区稳步推进金融创新政策实施,构建“金融服务链”,出台《高新区扩大金融开放政策》《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若干政策,突出全球金融要素配置优化,广泛吸引金融资源、金融人才等要素集聚,不断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功能。

西安高新功能区持续开展金融领域创新,先后推出信用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实现信用+金融的广泛推广。开展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通过政策引导、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方式等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引导金融资源向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全区共聚集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和要素平台90余家,已有62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市65%、全省50%。

国际合作交流更加深入

高新区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

五年来,高新功能区主动承担起探索“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创新模式的责任担当,持续推动高新区国际化水平。依托高新区要素资源,以色列离岸创新中心、韩国离岸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创建海外创新平台、引进海外科技项目等,助力全球企业交流沟通,累计落地20余个海外高科技创新项目,吸引外籍人才1000余名。

五年间,西安高新功能区还通过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按照园区化承载、龙头企业拉动、平台运作支撑、创新服务保障的工作思路,推动文化和科技、金融、贸易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心。

此外,西安高新区也先后通过举办全球硬科技大会、“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一带一路”国际时尚周、欧亚经济论坛科技分会等百余场国际化活动,落户陕西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等国际化开放平台,使中国产业标准、工业文化、行业规范加快走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效助推自贸试验区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再获突破。

分享:
上一篇:高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肩负担当,全员上阵,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