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在道北红色记忆馆中遇见城市的发展记忆

2021-11-17 11:14  新城区人民政府

提到“道北”,老西安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那些陕西与河南口音交织下,在耳边细碎敲打的嬉笑怒骂之音。两个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道北相知、相识、相融,如今再用个体回忆谱写下属于一座城市的宝贵历史。

历史的齿轮从时间缝隙中走过,距离“一条铁路、一根扁担,一家人到西安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八十余载。

是什么影响了这座城市的语言习惯与饮食风格?

是什么让关中文化与中原文化碰擦出别样火花?

是什么将陕西与河南这两颗华夏大地上的明珠紧紧联系在一起?

或许,一切答案都在新城区自强路街道道北红色记忆馆中……

新城区道北红色记忆馆位于自强路街道航建社区内,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为主线,通过“开天辟地独特道北、改天换地变革道北、翻天覆地新生道北、惊天动地奋进道北”四大板块,以珍贵的历史图片结合实物呈现,体现出道北在历史背景下的风貌变化。

道北红色记忆馆通过文字资料、老照片、老物件、旧村牌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旧物展示,唤醒着辖区居民的历史记忆。例如照片中过去的老店铺:自强东路上的群众理发店、拆迁前的童家巷旅馆村一隅……据了解,馆内的物品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小见大的体现出了历史进程中道北的发展变化,包括道北地区的基层铁路单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道北工业和经济的发展等。

据航建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李蓉介绍,红色记忆馆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展示道北居民过去生活的艰辛,另一部分是展示人民通过努力,逐渐好转的社会形势,体现出道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也是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建设红色记忆馆,就是想把不同时期道北的面貌展示给大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大家找到一种归属感,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还原真实历史时期景象

抗战时期,由于战争、水灾、虫灾,大量的河南灾民来到陕西,形成历史性大移民。至今,道北地区的原河南籍人口依然较多,怎样在社区中还原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的真实情况,让所有居民铭记历史,也是航建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李蓉介绍,考虑到这些因素,他们在红色记忆馆中展示了非常多当年历史的相关内容,利用丰富的老照片、旧物件,引发大家的回忆与共鸣,再通过与现在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做对比,体现出生活的变迁。据李蓉回忆,“11月12日红色记忆馆开馆当天,一位70多岁的老人带着两本书来找馆里的工作人员,称他非常喜欢红色记忆馆所展示的真实历史,所以带着自己作家朋友的两本书前来捐赠,希望可以为红色记忆馆做些什么,因为这也是属于他们的时代记忆。”

诸如此类的事例,在红色记忆馆还发生过很不少,社区的工作人员也都非常感动。李蓉说:“开馆不到几天,我没想到居民的反映这么强烈,也很感动。在学习党史的同时,也体现了西安这个地方的包容性和社区内团结友好的氛围,我们会努力让更多居民参与进来。”

建设红色记忆馆

红色文化记忆馆建设,前后历经半年多的时间,从档案馆的资料查询与收集,到联系社区居民寻找老旧照片和物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航建社区工作人员都极其认真的对待。李蓉称,自从开始准备红色记忆馆开馆工作后,她一直没有休息,节假日都在工作,因为记忆馆的内容要非常准确和严谨,展板上的每一句话都需要确保无误。

在这期间,辖区的居民为了红色记忆馆的建设,也同样出了不少力。党员张西山捐赠了自己过去参与战争时的战斗笔记;党员赵素媛捐赠了自己写的笔记,内容是对党的深切告白,之前她就曾主动捐赠1万元党费;还有其他很多老党员共同捐赠的徽章……

一个红色记忆馆,一个个老物件,承载着的是社区党员和群众最真挚的感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道北地区居民的生活都被记录了下来,并且日子越过越好,这是属于大家共同的红色记忆。

道北红色记忆馆开馆时间不长,便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未来,自强路街道航建社区将进一步丰富和扩展红色记忆馆内容,让更多居民共同参与进来,并尝试举办线下活动,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爱小家,爱大家,爱国家。

上一篇:紧扣“12345” 工作 奋勇争先做贡献——韩森寨街道迅速传达学习区委常委会会议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