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11月16日,中俄联合体全球空间天气中心(以下简称“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在京揭牌,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吕尔学等出席揭牌仪式。
空间天气关乎卫星运行、航空飞行、地面管网等高技术系统及人类健康等,特别是航空飞行安全和航空通信、定位、跟踪,以及航空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均可能受到空间天气严重干扰。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已初步构建国家级空间天气业务体系主体框架,基于风云卫星和空间天气地基监测网打造的天体一体化监测体系,已经具备了对日地空间因果链的“全过程”的监测能力,以及对日地空间关键区域的关键要素做出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及预警和现报的能力,空间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国际水平相当。
全球空间天气中心由中国气象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和俄罗斯联邦水文气象与环境监测局共同建设运行,是我国民航气象领域首个由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的全球中心,也是第四个全球空间天气中心。此举对加快建设气象强国、民航强国有积极意义。
宇如聪表示,气象与民航部门共谋发展、紧密合作,建立健全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建设的体制机制,实现了对全球空间天气的实时监视及识别、信息显示和灾害性空间天气告警,通过与俄罗斯合作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职责,提升了中国空间天气航空服务的国际影响力。希望双方进一步发挥合作机制作用,夯实业务基础,在数据共享、产品融合、预报验证等方面深度合作,为全球民航用户提供更精准、更贴合实际的空间天气服务产品,开创国际空间天气航空气象服务新格局。
吕尔学表示,自全球空间天气中心批准组建至今仅一年多,各方面工作有很大改进和提升空间,需要大家苦练内功,持续提升空间天气预报能力和产品质量,更好维护国家利益、服务行业发展。要强化使命意识持续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创造性吸收借鉴国外同行成功经验;要牢记初心使命提升服务能力,在改善用户体验、提升产品和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下功夫;要面向未来提升国际合作能力,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全球用户。
全球空间天气中心成立后,气象与民航部门将按照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业务、技术、服务、人才和在国际航空气象领域的优势资源,与俄罗斯形成统一服务出口,充分履行全球空间天气中心职责,为全球民航服务提供支撑,加快提升我国空间天气业务服务能力。其中,中国气象局为业务主体单位,负责全球空间天气监测、预报业务和技术研发能力建设;中国民用航空局为服务主体单位,负责为全球航空用户提供空间天气服务。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气象局就开始空间天气业务试验。2002年,国家批准成立“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2004年,正式开展空间天气业务。2012年,气象与民航部门开始筹备发展航空空间天气服务。2018年,我国与俄罗斯共同申请区域空间天气中心。2020年,中俄联合体获批成为第四个全球空间天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