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陕西队队员(红色球衣)带球突破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铃铃铃……”绿茵场上滚动的足球内发出一串类似风铃轻摇的脆响,“注意回防,右路、右路!”赛场边,陕西省盲人足球队教练员张毅向场上队员发出指令,而场上包括健全人守门员仲博文在内的五名选手根据指令迅速布置起了防守阵型,很快,他们齐心协力从对手脚下抢断成功,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盲人足球从2005年开始在咱们国家推广普及,这十几年来,不但咱们的国家队在大赛上屡获佳绩、跻身世界一流强队之列,国内各地方也纷纷组队并且水平提高很快。很多盲人运动员通过绿茵竞技收获了欢乐和自信,他们是真正的‘足球宝贝’!”本届残特奥会盲人足球竞委会仲裁主任刘宝华动情地说道。
身随声动 他们为爱起脚
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如何踢球?“主要就靠听力,我们踢的这种足球和普通足球不一样,在球的内部有6组铃铛,会在滚动时发出声音,我们可以通过听声音来判断球的位置。防守的时候,球员也要在场上不断发出喊声,告知队友自己的位置,同时,提醒对方球员,避免出现碰撞受伤的情况。”陕西盲人足球队主力李玉,一边向记者介绍盲人足球的“入门知识”,一边摘下厚厚的黑色眼罩和眼罩内那层已被汗水浸透的白色眼贴,“因为参赛选手眼睛对光线的感知度有差别,所以,公平起见,为了保证场上除守门员之外的选手都不能有任何光感,每场比赛前,我们必须带上眼罩、粘上眼贴。”
话音未落,守门员仲博文走过来拍了拍李玉的肩膀说道:“终场前你那脚射门差点就有了,运气欠佳,下一场加油!”李玉闻言,和队友开起了玩笑:“辽宁队实力很强,你今天只丢了两个球,我不怪你。”25岁的蓝田小伙李玉生性乐观,自幼活泼好动的他在西安市盲哑学校上学期间第一次接触了盲人足球,“当时有几个学长邀请我一起踢球,我二话不说就下场试了试,他们都觉得我运动神经挺发达,问我能不能加入球队,我只回答了四个字——随叫随到!”从此,绿茵场上就多了一个身材不高,却在身随声动的角逐中动如脱兔的“足球精灵”。
“2019年的天津残运会,咱陕西没组队,我被借调到辽宁队并和队友们一起夺得了银牌,所以,我对辽宁队很熟悉。”今年的残特奥会,陕西成了东道主,李玉终于可以代表家乡球队出战了,随队备战的一年中,身为队长的他训练刻苦、热心助人,而且,为了这次比赛还辞去了按摩师的工作,“工作可以再找,代表家乡出战残特奥会的机会却十分难得,我当然不能轻易错过啦。更重要的是,踢足球、唱秦腔是我最大的爱好,为了热爱放弃一些东西,我觉得很值得!”
23岁的王斌也是陕西盲人足球队的主力,已有9年球龄的咸阳小伙同样发自内心热爱着绿茵场,“训练中、赛场上受伤都是家常便饭,但踢足球能够让我融入团队、收获自信,和那些伤痛比起来,运动的欢乐和胜利的喜悦是我更看重的。”
不惧伤痛 他们迎风怒放
作为一名曾经的肢残田径运动员,教练员张毅对弟子们对体育的热爱和执着感同身受,“咱们陕西省盲人足球队组建于2005年,这些年来,队员更换了好几拨,可每一批队员都会留下让人感动的故事。盲人足球毕竟是需要身体对抗的团队竞技项目,而在训练和比赛中,队员们只能根据声音和场边指令行动,别说对手和对手会有碰撞,就连队友之间也常常撞在一起,头破血流的场面并不罕见。”
另一片场地上,云南队与江苏队激战正酣,一次争夺球权的高速对抗中,两名球员迎面相撞,其中一人的眼角被撞开了,顿时血流如注,在队医和志愿者的搀扶下,他依依不舍地被换下了场。
志愿者郭欢是本次残特奥会盲人足球举办地陕西省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她坦言:“这次担任志愿者的经历让我收获了太多感动,也让我对盲人球员敢于出击、顽强拼搏的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昨天的比赛,一位18岁的年轻球员被撞落了门牙,可他当时还想继续留在场上参赛……”郭欢说自己当时真的感动到落泪,而她和她的同学们都觉得,和这群“面对黑暗迎风怒放”的盲人足球运动员相比,拥有明亮双眼的自己,没有理由不上进、不努力。(记者 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