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新时代优秀县委书记风采丨旱地拼出现代农业“高地”——记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委书记刘伟

2021-07-03 09:11  新华网

新华社太原7月2日电 题:旱地拼出现代农业“高地”——记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委书记刘伟

新华社记者王劲玉

12年,靠着敢闯敢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他坚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了一批高效发展典型,推出了一批优质特色品牌,使当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他叫刘伟,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委书记。

2009年到太谷工作后,刘伟便与当地农业专家一起谋划发展路径,想在有机旱作农业上闯出一条新路。

6月23日,刘伟(左一)在太谷区闫村科芯园区水肥一体化车间调研。新华社发

“太谷是传统农业县,但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不断研究、试验。”刘伟说。在省市两级政府支持下,他主动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走遍了国内的农业高新区考察、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如今,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近千项。华为、阿里巴巴、中信等知名高技术领军企业进驻农高区,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中化先正达与农高区展开深入合作……

“我们不仅要搭建起农高区坚固的框架,还要丰满它的血肉,努力在有机旱作上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刘伟说。

亚洲最大的藜麦基因库、2000多份特色谷子品种、北方有机旱稻……打造农产品“特”“优”科技高地,成为刘伟在太谷的新目标。

近日,落日余晖洒向大地,太谷区阳邑村的100亩有机旱稻试验田中,农民王金宝在稻田里拔草。他告诉记者,旱稻长势良好,10月份可收割。

“我们试验的旱稻只需普通水稻20%的用水量,政府提供土地、资金支持我们搞试验。一旦试验成功,北方干旱地区主粮将被有效替换。”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董琦说。

刘伟(左二)在太谷区西曲河旱垣温室调研(2020年9月6日摄)。新华社发

在太谷区范村,近2000亩荒山荒坡、撂荒地上建起了智能有机旱垣温室。这不仅高效利用了荒山荒坡、丘陵地区土地,还通过运用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让温室人力成本节约40%、节水60%,实现了“大棚上山、平川种粮”。太谷围绕本地特色发展的功能杂粮、功能食品已销往全国各地。

“外界评价太谷时,大都会说‘太谷农民富裕得很’,这是我最愿意听到的话。”刘伟说。

在太谷12年,刘伟足迹遍布太谷各个村社,对重点农业生产地区进行“三月一走访”,持续追踪农民生产状况。

记者来到刘伟重点走访地之一的太谷区闫村。正午阳光正烈,在闫村的蔬菜大棚区,农民韩胜亮把大棚里的水肥阀门打开后,与记者攀谈起来。

“水肥一体化、椰糠种植、熊蜂授粉,这都是高科技玩意儿,省工还省钱,效果又好。”韩胜亮夸起了先进的大棚种植。

记者了解,在闫村,3600亩耕地中就有2000亩设施蔬菜。在刘伟的关心、帮扶下,闫村形成了育苗、种植、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平日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技术指导。有5亩大棚的韩胜亮,去年毛收入近30万元。

现在,晋中国家农高区正加快建设现代科技农业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与此同时,太谷还通过引进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户有了流转土地收入、务工收入和自身生产收入,村集体通过租赁土地和经营性资产收入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2020年,太谷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65元,连续3年位居山西全省第一。

“在政府的引导下,让科研人员闯路子,让农民享受科研成果。以旱垣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为例,通过先行先试,不仅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更率先探索北方旱作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刘伟说。

上一篇:新华全媒+丨十年过去了,你还记得这对“母女”吗? 下一篇:特稿:一枚鹰洋“工”字银元,见证中国红色货币史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