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先行,是西安市经开区自成立之初就坚持的发展理念。
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以下简称城市学院)从雁塔区迁至尚稷路北侧,经开区有了首所高等学校。
十多年间,城市学院立足陕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校企合作,积极参与校地融合;西安经开区则秉持着补齐高等教育短板、打造人才创新高地的希望和决心,在政策、资源、人才等方方面面支持学校建设,与学校共同握紧“青年的拳头”。
继城市学院之后,多所大专院校聚集西安经开,区域内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助力。
迁址办学迎来蝶变式跃升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反哺城市。
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迁入经开区,落定于渭水之滨的草滩生态产业园。
“学校的定位是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经开区先进制造业需要的人才。”院长陈光德表示,为确保教学质量和办学方向,城市学院的任课教师和管理干部主要从西安交通大学选聘,而专业都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支撑,经管、艺术、文学、医学类专业相配合协调的多学科结构。
人才培养体系也适应了企业对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精细化、差异化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处整个西安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提升教师、学生的国际视野、综合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城市学院早早布局国际化办学,目前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等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办学与学生交流。
经过19年的成长,学院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获评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等称号。建有3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一流本科课程9门。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0600余名,学院招生质量位居陕西省独立学院第一,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人才培养融入经开区创新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经开区与城市学院的深度融合、共建共荣,生动阐释了创新发展和人才引领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2届毕业生夏昱文,入职隆基绿能不满一年,就脱颖而出,在月度考评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或杰出,已经开始当师傅、带新人。像他一样,近两年每年约20名毕业生入职隆基绿能,得益于在校期间积累的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历,他们都能迅速融入企业并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精彩业绩。
据了解,城市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涵盖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提升体系,课程设置体现“三多”“一突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得益于经开区的大力支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学院与经开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泛的校企、校地合作,建立了良性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陈光德介绍,目前学院已与中兴通讯、中航联盟、用友新道、吉利汽车等企业联合共建了30余个较为稳定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与130余家企事业单位就学生实习、就业等展开全方位合作。校长书记还多次带队赴经开区企业进行“访企拓岗”交流活动,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度”。
面对西安经开区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产业布局,学院主动把握需求和趋势,加快培养区域产业升级发展的急需人才,着力推进新工科建设。
2018年,城市学院与吉利控股集团创新育人机制,开设“吉利班”,通过“3+1”培养模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以工学交替的“教学工厂”和实践教学的“现场案例分析”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已经有近百名学生进入吉利汽车工作,为经开区智能制造大背景下所紧缺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
学院还要求青年教师下厂顶岗实践、带队学生实习,让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科研方向与专业特长,在企业完成多项课题研发,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
为了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力西安市城市“北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陈光德表示,“下一步,我们学校发展将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比较紧密的组合,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进一步与地方深度融合、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经济发展可以保证一个区域的今天,科技创新可以保证一个区域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一个区域的后天。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
西安经开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实用型人才培育机制。依托城市学院、汽车学院、陕汽技校等,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育先进制造业工匠型人才。站在三十年的新发展起点上,经开区将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目前,除城市学院外,长安大学渭水校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聚集经开区,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有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