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几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哪里、几点到哪个酒店吃饭、几点到几点在哪个棋牌房打麻将……疫情发生以来,每有新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很快就有其详细的活动轨迹公布,提醒有时空交集的人主动报告并及时排查。
这些细到连当事人都难以一一记起的活动轨迹是怎么来的?在西安市鄠邑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分昼夜、以单位为家,每天工作长达20多个小时,只为抢在病毒前面,及时阻断病毒传播。他们就是流行病调查员(以下简称“流调员”)。他们为及时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他们忙碌的背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汇聚成鄠邑区流调人的“大爱无疆”。
“宝刀不老”的抗疫老将马长安
“马老师,又接到了64个单子,你看怎么划分?”“马老师,给我看下这个流调报告,把把关。”12月24日,记者刚刚走进鄠邑区流调组,就被流调员们忙碌沟通的声音所吸引。他们口中的马老师是鄠邑区疾控中心传染病控制与学校卫生科科长、应急办副主任。“马老师今年都58岁了,还有一年半就退休了,已经在疾控一线工作30多年了,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这次流调也是积极响应,主动出战。”鄠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夏栋介绍。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全国,马长安本打算趁着春节亲自照顾卧床不起的老母亲,但疫情就是命令,他把老母亲交给妻子,毅然担起了鄠邑区流调与应急组组长,20多天都没有回家。他给自己的命令就是“只要疫情不断,我就要坚守岗位。疫情不退,我不退。”
这一次疫情袭来,马长安再次挺身而出,他疲惫地靠在座椅上,他已在流调组忙碌了10天了。轨迹对不对,风险点排查准确不准确,流调过程有没有漏洞,符不符合逻辑......这些都需要马长安逐字逐句去核实、研判,最后作出结论:哪一个人符合密接B类标准,哪一个人符合C类标准,哪些地方需要封控,哪些地方需要全面消杀......时间紧、任务重,每天几十份流调报告不间断地需要终审,让马长安只能在工作间隙短暂的休息。这是他每天最大的福利。不过,只要外边传来一句“马老师”,他就能立刻打起精神。他说:“今年这个疫情来得突然,我们感到压力很大。”
为工作给10个月大孩子狠心断奶的妈妈屈敏营
“你到这工作几天了?”
“今天多少号了?哎,日子都过糊涂了。好像是上周一还是周二凌晨接到电话就来的。”顶着油头、带着眼镜的流调员屈敏营,自从开始流调工作,她已经无暇顾及自己的形象了。
12月15日凌晨,屈敏营接到了单位打来的电话,要求她立刻到指定点开展流调工作。她来不及多想就出门了。奋战了一晚上,屈敏营才想起来自己十个月大的老二还在等着她回去喂奶。但是流调单一个接一个地送来,当时只有五组流调员,每一份流调工作又要在4小时内完成,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屈敏营一“狠心”,又投入到工作中。一连工作快10天都没有回家,硬生生地给孩子断了奶。
当记者问到孩子现在的情况,屈敏营一下就难过了,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哽咽着说:“刚开始只能干熬,这几天开始喝奶粉了。我对不起娃!”据了解,屈敏营的丈夫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每天不是在发热门诊给患者看病和核酸采集点支援,两个孩子都扔给了家里老人。
鄠邑流调人员的“大爱无疆”
像马长安和屈敏营一样的流调人还很多,他们挺身而出,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不计个人得失与安危,做鄠邑的守“鄠”人。
“现在流调有大数据辅助还能快一点。但碰到流调对象是老年人就比较费时间,我们的沟通必须要有耐心和技巧,帮助他们回忆几天来的轨迹。”来自惠安医院的管宇告诉记者:“我来了两天都没合过眼,真希望能好好睡一觉。”
鄠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夏栋介绍,疫情袭来,鄠邑区疾控中心从各基层医院抽调百余医护人员组成的流调组对确诊病例的接触人员进行流调工作,鄠邑区流调组主要承担对鄠邑区病例密接和次密接的活动轨迹调查。现在流调组已经增加到40个小组,每个小组3人,每天保证20个小组同时工作,每组连续工作5天5夜才能换班。如今,他们一个个化身为侦探,通过蛛丝马迹,复原密接者的活动轨迹,揭开疾病传播背后的“真相”,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
采访即将结束时,“接单了!”一声令下,流调员们又打起精神认领任务,开始了“侦探”工作。
碰上突发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应是抗疫战士,不仅要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疾控工作人员的流调,同样也是为抗疫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