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西安市碑林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纪实

2021-12-14 18:50  碑林区人民政府

推出掌上养老院,用智慧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打造线上平台,让就业服务惠及更多人群;优化办事流程,推动审批服务踏上“快车道”;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切实解决群众入学难问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安市碑林区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把“好事、实事、暖心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花开碑林,结满硕果。

解急需的大问题——智慧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养老服务是群众最关心的“老问题”,更是碑林区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碑林区在做好日常养老政策落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途径,用智慧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碑林区瞄准智慧养老行业前沿,建立智慧健康养老孵化基地,构建起“一平台、四体系、六应用”(即智慧养老平台,产品、服务、线上、线下四大体系,居、学、养、护、医、购六类应用)智慧养老生态圈,并自主研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碑林区掌上养老院。通过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辖区老人提供“八助”智慧服务(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助行、助乐、助买和助急),满足社区老年人“离家不离小区”的养老愿望。

碑林区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联合第三方公司,合作研发了“小度智慧养老”可视化语音终端。该终端开放支持腕表、手机、睡眠监测仪、防摔倒手环等26种智能终端设备,链接视频医生、家政好帮手等30余种生活服务程序,引进9家专业社会组织,通过“线上信息云+一键呼叫+线下上门服务”模式,为老人提供“三档八助”等100项服务,其中有偿服务37种,低偿服务30种,无偿服务33种,老人通过一键呼求,即可享受“点对点”便捷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日均提供服务800—1000人次,惠及社区和周边群众7万余人。

端牢就业金饭碗——“1131”模式服务惠及更多人群

碑林区在坚持做好线下就业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拓宽线上服务渠道,推出“稳就业态势感知服务平台”,通过“1131”服务模式和“就业服务五步走”让就业服务惠及更多人,让更多人接受“一对一”就业服务。

“稳就业态势感知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对碑林全区就业态势的实时感知,建立起标准化、专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1311服务模式”(为每一名求职人员最少进行一次职业指导、三次岗位推荐、一次协助联系培训、一次推荐见习岗位)和“就业服务五步走”(求职登记、岗位匹配、岗位推荐、跟踪面试、定期回访),对就业服务过程中各个节点进行记录、存档,通过“稳就业态势感知平台”实时展示,随时提取查看,实现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使就业服务更加精准、优质、高效。

目前,平台共计服务全区包括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和失业登记人员等重点群体8873人,已实现就业4040人,服务成功率达到45.53%。

咥“1583套餐”——行政审批服务踏上“快车道”

碑林区推出“1583”套餐,通过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等重点任务,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审批服务踏上“快车道”,让群众享受更便捷、更优质的政务服务。

“15”即打造社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速推进街道、社区便民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区、街、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大厅的场所使用、窗口服务及管理运行标准化水平,让辖区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菜市场、医疗机构、健身场所等地点。截至目前,柏树林、太乙路、张家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等获评西安市“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示范点,有94.6%的公民个人事项可在街道或有条件的社区就近办理。

“83”即“8+3”主题服务。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碑林区编印《碑林区个人全生命周期办事一册通》,围绕自然人出生、工作、退休等8个阶段,将131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按名称、地点、所需材料等要素以表格形式汇总展示,群众可依据生命阶段快速定位办事事项,查找所需信息。在此基础上,碑林区还专门为毕业生、老年人、困难群体“量身定制”服务,形成“毕业起飞、银发守护、困难关爱”3个主题服务套餐,把服务套餐便携折页发放到街道社区,群众可就近前往大厅咨询查看,工作人员现场帮办指导,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

想生活中所盼——医疗惠民服务来到群众身边

在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碑林区以全面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为契机,建成太乙路第二卫生服务中心,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升,让群众所想所盼变成现实成效。

该中心建筑面积4031平方米,总投资2100万元,覆盖辖区7个社区居委会,服务人口6万余名。中心设有康复病床50张,医护人员92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3人,全科医师10人,中医类医师5人。实行一级医院收费标准、落实各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特色诊疗服务和社区康复服务,让更多医疗惠民服务走到群众身边。

读最爱的书籍——钟楼下长出一个“图书馆”

这一年,碑林区历时6个多月,在市中心的南大街建起了碑林区图书馆,告别了没有区属图书馆的历史。通过合理的功能设置和丰富的活动载体,区图书馆收获了居民群众的纷纷点赞。

新建的图书馆总面积3140平方米,馆内设施齐全,分为幼儿阅览区、青少年阅读区、成人阅览区、视障阅览室等功能区,主要为广大读者提供图书阅览、外借、数字资源阅读等免费服务。馆藏纸质图书30000余册,期刊150种,报纸30余种。馆内还设有碑帖区、漫画区、外文童书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专区4个特色区域,为广大读者和少年儿童提供特色服务。

截至目前,该馆已服务读者3万余人次,总办证量1471个,借还量19704册,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17场,其中线上活动86场,线下活动31场,成为辖区居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

上“新优质学校”——切实解决群众入学难问题

今年以来,碑林区不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通过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培育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方式,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切实解决群众的“入学难”问题。

新建的盐店街幼儿园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办学规模为6个教学班,将增加学位180个,教职工研究生占比达35%,依托于西铁二幼“名校+”教育联合体,采取“一长多校”的管理模式,让更多孩子能够享受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完成了铁五小学教学综合楼的改扩建项目,改扩建的教学综合楼,总共5层,新增建筑面积2354平方米。楼内新增了4间教室、180个学位,每间教室都配备了中央空调、智慧黑板、智能护眼灯。新增了4个部室,包括音乐、美术教室和两个实验室。为方便孩子们如厕、做游戏、上下楼,每层楼都设置了5处楼梯,增设了卫生间和活动平台,整栋楼的活动平台达到1000多平方米。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增加办学规模和学位供给,入学难问题得到缓解。

啃“这块硬骨头”——二十多年老旧小区通了天然气

龙渠堡小区位于东关南街街道辖区,建于1995年,小区共4栋楼、418户居民,属于拆迁安置的老旧小区。2015年11月,卧龙社区牵头与小区代表协商办理天然气事宜,但因小区门前道路狭窄,地下管网密布,无法下设天然气管道,群众对此意见较大。

今年以来,在东关南街街道、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天然气公司及居民代表多次协商下,就通气问题达成一致。为了完成老旧小区天然气安装的硬骨头任务,碑林区成立了由相关区级领导总协调,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负责天然气连通各项工作。专班积极协调区级部门和天然气公司,顺利完成前期费用收取和施工手续办理。

今年4月9日,龙渠堡98号院中压管道及调压柜全部完工,环楼管支架全部做完,所有立管预制全部完工,龙渠堡8号院立管安装完成。5月10日及11日龙渠堡98号院、龙渠堡8号院相继举行天然气通气点火仪式,龙渠堡小区二十多年不通天然气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开“志愿民愿集市”——居民“赶一次集,办一堆事”

碑林区创造性地开办“志愿服务集市”,让志愿者们集中“摆摊”办实事,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细致、周到的公益服务,真正达到“赶一次集,办一堆事”的效果。

文艺路街道林雁社区党支部、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等联合开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集市”,社区和驻地单位的志愿者为群众带来义剪理发、安全知识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食品药品安全与检测知识宣传等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张家村街道红缨社区开展以“民愿流动小集市,党建引领强服务”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设置了“健康护航、业务代办、义务检修、政策宣传、智慧助老”共五个摊位,满足大家多维度、多元化需求,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细致周到的公益服务。品类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辖区群众赞不绝口。

上一篇:军工社区开展“徜徉书海 翰墨飘香”企退人员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