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约上三五好友,去秦岭脚下小住几日,有吃有住空气又好,还能和当地村民互动交流。在长安区有一个“三友之家”,老人们发起集体养老,把农家院变成老人们的“家”。
包下一个农家院 方便聚会 抱团养老
在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华家新村,有一个集体养老的团体“三友之家”,是由西安老人袁振东发起的。
袁振东说,退休以后,他和朋友们经常相约出去旅游,去年受疫情影响不能去外地,他们就想着就近找个地方方便聚会,抱团养老。
“平时在城市都住在高楼里,见个面都很难。”袁振东说,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们包下了华家新村两兄弟的农家院,老大常年在西安,房子空出来供老人们住宿,老二两口子住在村里,给老人们做饭吃。
5月22日,记者在华家新村看到,农家院住宿的床位共有17个,大都是一间房里两张床,屋里还配有电视、麻将桌等设施设备,主家还给老人们准备了音响、麦克风、彩灯、象棋等,可以唱歌跳舞、娱乐联欢。
来到村里 满眼绿色 整个人都很放松
22日上午9时,有两位老人先行到达,他们早上6时30分从西安城东乘坐地铁3号线,倒2号线到韦曲南站,随后乘坐335路公交车到村口,步行10分钟就到了。随后,其他老人陆续抵达,老人们大都背个双肩包,带一些洗漱用品,见了面握手拥抱分外亲切。
放下行李后,有的人去门口的健身广场打乒乓球,有的在凉亭里拉家常,有的在小院里跳广场舞,还有老人带着小孙女在村里游玩。老人们说,来到村里,满眼都是绿色,听的是鸟叫声,感觉整个人都很放松。
为村民义务理发 村民点赞城乡交流
此次前来,70岁的吴晓华老人还带着自己的理发工具,义务为村民提供理发服务。
吴晓华理发工作干了几十年,在院子门口支起摊子,引来不少村民。第一位理发的是村里一位70岁的老人,老人因病坐轮椅,出门不便,十几年来都是老伴儿在家简单修剪。吴晓华很快就给老人剪得利利索索。
村里80岁的赵振文老人夸奖吴晓华为村民办好事,“我们很欢迎他们来村里,热热闹闹,大家还能交流城乡信息。”赵振文说,农村人少,能来这么多人一起说说笑笑心情舒畅,“三友之家”的老人此前还给他们现场写书法赠送书法作品、讲故事,义务理发已经是第二次了。
共迎来25位老人 年龄最大的已经93岁
5月22日“三友之家”共迎来25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3岁了。另外,还有50岁的中年人刘淑娃。大家来自西安市区各个地区,最远的家在港务区。
刘淑娃是和姐姐哥哥一起来的,“孩子大了,还没结婚,我正好没事到处逛逛。”刘淑娃说,和大家一起跳跳舞、打打球,很开心。
在儿子的陪伴下,93岁的杨廷钦和88岁的老伴儿一同前来,“我来看看怎么样,如果好下次还来。”杨廷钦说,人多热闹,比在家里开心。但是老伴儿没牙,饭菜咬不动,只能是出来透透气,下午再回去。
65岁的赵遂民和老伴儿平时在家带俩孙子,趁着周末出来放松放松,“饭菜好,我平时在家只能吃一碗,今天吃了两碗炒面。”赵遂民说。
袁振东说,他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女婿常年在外地,也不让他帮忙照顾外孙,就希望他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老朋友们一起在农村养老,满眼绿色、鸟语花香,还能排解孤独,心情很好。
吃住一天55-60元 老板称就像招待亲戚一样
午饭时间,五菜一汤炒细面摆上桌,油炸花生米、凉拌黄瓜、莲花白泡菜、蒜薹炒肉、菜花炒肉,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好几桌都吃到光盘。
老板王洪武称,老人们在这里吃住一天60元,两天以上每天55元,这个价格是专门跑去蓝田葛牌取经后参考定价的。
“运行一年多了,和老人们处得很好,就像招呼亲戚一样。”王洪武称,媳妇在家照顾孩子,平时没事给老人们做个饭,虽然利润薄,但也能补贴家用。为了让老人们吃得舒服,王洪武专门跑到附近的敬老院和幼儿园去学习。
“只是初步摸索阶段,经济效益一般,需要慢慢发展。”王洪武说,老人们每年4-10月份每个星期能来三四天,其他时间虽然也接待散客,但毕竟规模有限,所以收入一般。后期他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完善设施,给家里搭个阳光棚,挂上投影,把客厅变成茶室,让老人们住得更舒心。
成功经验:得有人牵头 选位置很重要
据了解,“三友之家”从去年运营以来,每次最少接待十多人,最多时接待40多人。
“三友之家”为何可以获得成功,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呢?
袁振东说,必须得有一个组织者,他组织的“三友之家”微信群共有130多人,很多人都是之前就认识的老同事、老朋友和老战友,彼此之间有共同语言,大家一有时间就想聚聚。每次来之前他都会在群里发通知让大家报名,然后给老板报人数定床位、准备食材。
一个人忙不过来,“三友之家”还组建了一个管委会,推选了七八名热心同志,一起为大家提供服务。
地方的选择也很重要,袁振东说,他们此前也去过别的地方,但是距离市区太远,交通不便,现在的“三友之家”离城近、环境也好,很符合老人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