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新华社广州7月29日电 题:韧性·活力·稳定——来自经济大省广东的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吴涛、孙飞、孟盈如
即使先后遭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难题,“顶风前行”的广东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仍超过5.7万亿元,同比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恢复势头稳定。记者在一线采访中感受到了广东经济的韧性、活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世界最高海中大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完成封顶。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韧性:克服疫情影响稳中向好
从烧水壶等小家电车间到汽车这种大件货车间,众多工厂里的设备都在开足马力生产。来自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全社会用电量514.01亿千瓦时,较2019年同期增长14.18%。广州社会用电量增速已超疫情前水平。
作为上半年广东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广州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7%,高出广东全省增速0.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增速1个百分点,展现出强有力的发展韧性。
从5月21日疫情出现到6月30日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清零,广东与传播力强大的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正面交锋一个多月,经济仍保持稳定恢复。
韧性来自坚实的经济基础。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截至今年6月末,广东省市场主体总量接近1325万户,其中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40多万户;企业生产扩张,到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强,上半年制造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6.1%。
韧性来自政府的精准施策。广州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疫情重灾区广州出台一系列文件,从金融、税费等多方面提出“输血、减免、缓缴、补贴、返还”政策,及时精准帮助企业渡难关。
韧性来自社会投资的信心。上半年广东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1.1%,高出全国5.7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42.6%,显示出社会资本对经济向好的强大信心。
活力:强劲需求撑起“双循环”
在“全国示范步行街”广州北京路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往来不绝;在“华南第一商圈”天河商圈,遍布闪烁的霓虹和热闹的商场,还有彻夜不眠的24小时书店……浓浓的“人间烟火气”释放着城市经济活力强烈的信号。
改造提升完成后的广州北京路步行街新装亮相。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7月19日,广州市成为全国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5个城市之一。这是广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最新成果。
作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1/10强的消费大省,广东正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鼓励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上半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万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0%。尤其是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持续较快增长,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3%、36.7%。
作为进出口额占全国1/5强的外贸大省,广东正充分发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自贸片区“试验田”作用,深入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7.5%。
广东正大力拓展国内经济纵深,联通国外市场,努力将自身打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稳定:链长制“补链”“强链”
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制造业以终端产品制造为主,一头连着国内上游的众多原材料、半成品企业,一头连着全球市场。广东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影响着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
首届广州国际电子及电器博览会上展出的跳舞机器人产品。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今年4月,广东宣布实施“链长制”,这是广东“稳链、补链、强链、控链”的又一重大举措。目前,广东经济体量最大的广州和深圳已分别选定21个产业、8个产业推行“链长制”。
作为一种创新性制度,“链长制”是由地方主要领导挂帅,每人负责一条产业链,利用其综合协调优势,贯通产业上下游,推动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协同发展。
与战略性产业集群深度融合,是广东“链长制”的特色。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说,广州计划建设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超20个千亿级产业链群及一大批百亿级新兴产业链群,努力形成现代化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
企业管理人员对“链长制”的最大感受是“精准”。广州人工智能产业“链主”企业——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专家级工程师王晓阳说:“‘链长制’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能把准链条每个点上的脉搏,更好地‘补短板、锻长板’。”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提高,也推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红说,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5.5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0.6%。
“产业链、供应链越稳,对经济的支撑越强,这有助于广东经济发展走向常态化。”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