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不接种新冠疫苗,将不被允许进入医疗机构、住院部、养老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校外培训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监所等重点场所;农村集市摊主将不允许出摊,商超、宾馆、酒店、影剧院等场所也可参照管控。”7月份以来,已有多地相继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符合条件的人群尽快接种疫苗,否则出行和出入公共场所将受到限制。这些通告虽然并未提及如何处置未接种者,但还是无形中让人倍感压力。许多市民就此话题展开热议,“这是要变相强制吗?已经有很多人接种了,缺我一个有那么大影响吗?”日前,省疾控中心围绕接种率对于疫苗效果的重要意义,科学解答了为什么独“苗苗”不如众“苗苗”。
疫苗的本质决定了群体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专家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法管理法》赋予疫苗的法定身份是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具有战略性和公益性。这就意味着疫苗怎么打、谁应该打都不是随意为之,要基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征有规划地进行特定人群高覆盖率的疫苗接种。此外,疫苗作为经济有效的防疫措施,其成本效果也与基于群体层面的接种策略密不可分。
疫苗的作用机制决定了群体疫苗接种的科学性。专家从两个角度重点解读:从个体角度看,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种。自然免疫是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而建立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差异很大;人工免疫是人为地给机体注射疫苗类或抗体制剂而使之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接种疫苗对于接种者健康水平和病原体进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群体水平看,当人群达到一定水平的疫苗接种率后,病原体在人群中的传播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因各种原因无法接种疫苗或者免疫失败人群接触到有害病原体的可能性就越小,从而获得间接的保护。疫苗的群体保护不是未接种者的单方面受益,接种者也能获得因病原体传播动力学改变而产生的间接保护。
疫苗是疾病防控中经济有效的武器,其公共卫生意义就在于群体保护效应。从1980年全球根除天花,到现在脊髓灰质炎仅在两个国家流行,通过加强免疫取得的公共卫生成就令人瞩目;同时也有2010年以来,部分国家和地区接种率停滞或下降,而出现麻疹、白喉、百日咳等疫苗可预防疾病暴发给出的沉重启示。纵观疫苗应用的历史长河,接种率对不少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效果的影响为今天免疫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眼下,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在这个相互关联的世界,任何局部地区出现疫情都会对整体大环境产生威胁。云南瑞丽一年内面临四波疫情,在传染力更强的Delta变异毒株的“围攻”下,中国面临着更大的外防输入压力。专家呼吁,那些希望通过周围的人都接种疫苗来保护自己的人也并非永远安全,提高接种率需要每个人的积极行动。建议还未接种疫苗的市民朋友立即行动起来,参加接种,并尽快完成接种,以免影响个人免疫效果的同时,为构筑全民免疫屏障添砖加瓦。(记者 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