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信息化手段保安全,组织接种疫苗防疫情,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参加培训、评职称摆脱简单的体力劳动,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记者探访湖北省多个建筑工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不仅能拿到一份满意的收入,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业前景也让他们干得更舒心、更体面、更有尊严。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在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建设现场,智慧工地系统对建筑工地的视频监控、传感数据、安全防范、报警联动、门禁等子系统全面集成、综合监控,人员、设备、环境可视化管理,通过远程实时监控画面、大数据智能分析和风险预控,为工人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
钢筋工陶程说:“对我们来说,安全绝对是排第一位的,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实名制管理,进出工地都要刷卡,监控室一直有人盯着,我在这里两年了,工作很安心。”
“请大家在这里休息观察半小时,有任何不适随时找我。”武汉中法生态城新天南路管廊项目正组织工人接种新冠疫苗,现场负责人许凤美说。为方便工友,蔡甸区人民医院将疫苗接种服务车直接开进工地。
“一直想找个附近的医院打疫苗,没想到项目上就可以打了,真的很方便。”来自四川的木工王建新说。“我们定期会组织工友集体体检、理发等,去年疫情期间,我们还包车从全国各地把工友接到了现场,就是为了让工友能安心工作。”许凤美说。
随着年轻一代务工人员的加入,建筑工地越来越重视工友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记者在湖北多个工地走访,几乎每个工地都设置了工友书屋。一天正午时分,在鄂州中建三局葛店新城项目工地的工友书屋,刚吃完午饭的10余名工人正聚在一起看书。
项目工会负责人丁鹏飞说:“设工友书屋是为了让劳累了一天的工友们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我们通过采购和员工内部捐赠,上架了3000余册图书,今年又采购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一批党史学习教育书籍。工地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影音室等娱乐设施。”
在十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27岁的巡检工人邹天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管廊运营管理平台。此前他跟着父辈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十堰地下综合管廊启动建设后,因为年轻,对电脑操作比较熟悉,经过1个月的专业培训后,他成了管廊运维巡检工作团队中的一员,从“卖苦力”的建筑工变成了坐在办公室的“蓝领”。“我的工作是监测运营管理平台,一旦廊内环境有任何异常变化,GIS地图上就会闪烁红点,我就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精准区分问题。”邹天缘说,“这两年,我懂得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科技知识,我觉得我的工作和工程师一样,没有区别。”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务工人员来说,最盼望的是掌握一门技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职业上升通道。”来自湖北宜昌的黄家华说,“通过考试‘评职称’,不仅更充实了,也更有归属感和自豪感,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白天在厂里工作,晚上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记者4月28日晚在中建三局装备式生产基地汉南厂见到黄家华时,他正和其他几十名工友一起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准备将于6月举行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技能等级评定考试。汉南厂借鉴职称评定的方法,对产业工人进行技能等级评定,通过考核后,每月可拿200元至1000元的补助,还能参与公开竞聘,向“生产线主管、施工员、班长、组长”等管理岗位晋级。
“现在工作、生活环境都很好,还有提升自己的空间和机会。”多位一线建筑工人说,“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工人,要踏踏实实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在不断进取中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奋斗赢得更加体面的工作、更有尊严的生活。”(记者 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