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3月31日,记者从省民政厅召开的全省清明节祭扫安排和殡葬工作情况通气会上获悉:“十三五”时期,全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殡葬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及时。我省安排经费1.3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益性公墓1999座,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31座。中央和我省安排经费2.83亿元,资助29个殡仪馆新改扩建,59个殡仪馆设备更新改造。省级安排困难群众殡葬救助经费5485万元,3万余名困难群众获殡葬救助。
移风易俗成效明显,改革创新成果显著。全省各地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鲜花祭扫、网络祭奠等文明纪念方式逐渐为群众所认同和接受。陕西省殡葬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运行,全省各级殡仪馆、公墓实现在线业务办理及各级民政部门在线实时业务监管,具备相关信息查询与发布功能。咸阳市和大荔县殡葬改革工作措施成为民政部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实现县级以上城市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和公益性公墓全覆盖,殡仪馆火化炉、焚烧炉等设备环保节能全部达标;从严控制经营性公墓数量,对没有经营性公墓的县区,在建成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的前提下,原则上批建一个经营性公墓;骨灰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安葬和以少占土地存放骨灰的立体安葬方式全面推广;逐步建立完善现代殡葬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殡葬改革、服务、管理中的作用;惠民殡葬政策扩项提标,建立节地生态奖补制度,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