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6月25日,第六届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落幕。此届博览会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碳战略,重点展示国内科技创新发展成果及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是推动科技创新合作、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合作的重要平台。
航天基地此次携区内16家优秀科技型企业参加,集中展示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科技、大数据、卫星通信、新能源等前沿“黑”科技。展厅整体以集成电路为设计灵感,运用灯光、造型等展现方式,诠释“集成驱动”的理念。
此外,银河航天生产的国内首颗Q/V/Ka频段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西安空天能源动力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航空涡扇发动机热吹除雪车、西安蓝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非接触式表面清理设备、西安奇点融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AI眼动仪等展品让众人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颠覆性体验。
厚植航天基因
产业优势突出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承载区的航天基地,目前已形成以航天产业立区、现代化多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航天基地正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及“链长制”工作,加快构建“1+10+13+N”创新体系,积极培育航天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链、智能终端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等13条重点产业链。同时,还聘任了11位行业领域代表为航天基地招商大使,发挥其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航天基地,航天产业成为航天基地吸引资源聚集、项目落地的“金字招牌”。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为代表的8家国家航天队,以源源不断地科研攻坚为北斗导航、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重点项目持续发挥技术优势,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借此沃土,“技术共生、能力共用、资源共享、产业共融”的航天科技转化与融合,成为航天基地商业航天发展的前进方向。4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涵盖了火箭研制和商业卫星系统、卫星测运控管理、卫星商业化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形成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
科创动能强劲
创新活力不断
近年来,航天基地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已挖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个;3家单位的4个团队入选省科技厅2022年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家企业共10个项目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其中2家企业荣获技术发明一等奖;西安航天基地众创空间、华为云(西北)联合创新中心、京东智能城市创新中心(西安)、陕西高新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已获得市科技局2021年度A级认证。
辖区企业银河航天是我国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家独角兽公司。其自主研发的由七颗低轨宽带卫星组成的“小蜘蛛网”卫星互联星座,可为地面提供单次30分钟左右的不间断、低时延宽带通信服务能力,对于推动我国商业低轨卫星通信遥感一体化技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西安蓝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同时掌握激光清洗技术与双高压清洗技术的唯一单位。以激光清洗技术的革新推动非接触式表面清理技术迈向新高,服务国内航空航天、船舶、冶金、核工业等行业。
搭建创新载体
强化平台支撑
今年以来,航天基地以十个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为牵引,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总占地939亩的十个科技产业园区,将13条目标产业链精准导入,全力推进补链、延链、扩链,形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的发展持续赋能。目前,十个科技产业园区正火热建设中,部分楼体已封顶。
航天基地通过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园区创新载体,为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凝聚资源、聚合力量。航天基地通过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孵化体系,通过自建、参与等形式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及孵化器,实现精准孵化服务。
同时,航天基地搭建“信息共享、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服务、产业扶持政策”等多元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机制,打造创新要素聚集平台,赋能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航天基地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0个院士工作站。累计培育国家级孵化器、备案众创空间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1家。
秉承创新基因,在新发展理念下,航天基地下一步将继续整合要素资源,重点打造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延链补链。推动产学研合作,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活区域创新潜能,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